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902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2021-06-11 15:28:45 资料来源:本网
【打印】
分享到:

(A类)

粤教案函〔2021〕244号

吴玉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学校教育能力的建议》收悉。现将有关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后部署实施“创强”“推现”“改薄”“强师”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不断改善,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支撑。尤其是为落实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六项重点交账任务,我厅通过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压实市县责任、开展专项督查、实地调研核查、制发专题工作通报等系列举措,最终确保在年底前如期完成了学前教育“5080”攻坚工程、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化解大班额、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及信息化基础设施达标率等六项重点交账任务;为推进我省基础教育顺利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提升学校教育能力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是出台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措施。2000年,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粤发〔2000〕14号),明确规定了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策略。2010年,我省出台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到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2010年10月,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粤教基〔2010〕15号),对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3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为着力点,提出了“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我省素质教育上新水平”的新要求。2015年3 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5〕21号)。2020年3月,我省出台《中共广东省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构建广东特色基础教育新生态,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近年来,我省努力深化学校办学机制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化学习方式变革,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与学关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三是持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我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每学期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近年来我省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目前,我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已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和县区。为及时掌握各地教育教学质量和影响因素状况,加强监测结果应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符合学生认知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且充满时代精神和广东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实施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攻坚行动,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带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爱好)项目。通过学校的课内外艺术教育活动,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提出“就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品行素养、兴趣爱好、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这五个方面来考量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至少一个地级市,统一各校使用的教材,分地区建立学生入学档案,制定评价体系,做好跟踪测评,开展工作研讨,加强相互交流,部分重普公私,建立奖惩机制等”,国家和省均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中共广东省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初步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以“新学校、新课程、新课堂、新学生、新教师、新家长、新治理、新评价”为内涵的基础教育发展新生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下一步,我厅将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并结合您提出的合理建议,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以“创强争先建高地”为目标和抓手,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推进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过程监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课程层级化、地方课程主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制定完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加强校本课程监管,加强学校社团活动、教材使用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开展面向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探索,确保劳动教育占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少于一半课时。推进“互联网+”课程计划,加快特色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课程创新共同体培育,打造一批主题拓展课程群、创新教育课程群。

  二是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创新。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强化学习方式变革,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实现“课堂创新”,提高育人质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组织和实施幼儿一日活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中小学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启发、讨论、体验式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推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等新型教学组织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互联网+”教学新范式与模式及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实验区,推广“爱种子”教学改革试点经验。

  三是构建科学育人体系。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爱阅读、爱运动、爱艺术、爱实践、爱创造、爱劳动”的新时代学生。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提升智育水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出台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行动方案和广东省学校体育美育评价改革方案,实施体育美育师资配备和场地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到2022年,实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100%,各地各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大于50%。加强美育熏陶,逐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配齐配好美育教师,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时间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好校园劳动、社会劳动实践。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推行生涯教育,健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对外交流合作。

  四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我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分工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压实改革责任。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实施以科学履职为导向的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学校评价,以教书育人为导向的教师的评价,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用人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固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6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王莹,020-3762816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