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理念·新生长·新资源——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广东省教育厅于2020年4月在全省启动了“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工程”,旨在提升广东省学前教育课程资源体系,推进学前教育科学、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经过四年的培育和实践,收获135个项目,汇聚了135个项目总体方案,3375个项目实践成果案例,其间各项目发表论文、案例获奖无数,其成果也正好呼应了今年宣传月的主题——“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现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适宜性、岭南风格的“新课程”资源,成效显著。
“新课程”项目实施时间线
新项目——广东省实施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
广东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示范工程是在2020年3月列入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十项工程。自启动以来,已部署实施了135项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新课程’项目”)、2项4个国家级实验区、3项67个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县攻坚项目。
其中,“新课程”项目是由广东省各市县教育部门或幼儿园与教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展的课程资源研发共建项目,以“聚焦现状、引领发展、合作研发、实践探索、凝练收获、促进提升”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通过“梳理—学习—研究—开发—试点—培育—选用”的工作模式,在全省进行项目培育,从而丰富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构建完善的科学保教示范资源体系,为全省幼儿园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发展的课程教学类资源,提升全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质量。
“新课程”项目的工作机制
春华秋实,收获满满。随着学前教育“新课程”项目的结项,已在广东省范围内全面撬动了科学保教活动的实施和资源建设。截至目前,“新课程”项目立项项目包含了3类135项,分别为县(市、区)科学保教示范项目7项、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127项和大湾区幼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研发项目1项;全省有7个区县、127所领衔幼儿园、849所参与幼儿园、325位教研专家参与到项目的培育过程。
“新课程”项目参与单位及专家数据统计
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培育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幼儿园提供更多可选择、有助于多样化发展的课程资源体系。因此,本项目注重课程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和平台化呈现。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已汇总并保存了经实践验证并优化的课程方案、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有效课程资源。它主要包括项目总体方案和项目实践成果案例,前者详细地论述项目总体方案的设计、建设推进方式和资源开发路径等;后者包括了专题案例设计与实施,从文本、视频到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有用资源。
“新课程”项目资源体系梳理
新理念——“新课程”在研究中构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是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新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理念是以“生活·生长、自主·自由、发现·探索、自然·生态、幸福·共生”为导向,坚持以儿童为本,寓教育于游戏中,深刻领悟课程的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综合性、适宜性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整体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135项“新课程”项目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又创新性地将生活化理念、自然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念和全纳融合理念等切切实实“落了地”,这又构建和丰富了“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每个项目都非常注重科学、系统地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炼出了系统、全面的课程方案和模块化的专题保教活动实践案例;又着眼实践性和推广性,广泛传播了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确保了“新课程”科学保教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新课程”项目基于新理念的新构建
新生长——“新课程”在深化中蝶变
在这四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新课程”不仅解锁了幼儿园科学保教实施的相关课程方案,还在于幼儿园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由点到线到面,获得了持续发展、向上生长的内驱力量。
1.创新多元的教研机制,形成了教科研共同体
“新课程”项目中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教科研共同体”。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实践单位、教科研机构和高校形成了常态化联合教研机制,密切沟通、共同研讨、互相学习。教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系统理论研究,立足于“扎根中国大地,借鉴国际前沿”,为项目开展指出研究突破方向并指导于实践,形成项目的“智囊团”,确保“新课程”的实践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前行。而项目实践单位(市县教育部门、幼儿园)通过“1个领衔园+N个实践园”的方式形成了教研联盟合力,在不同地区、不同办学性质、不同办园规模的背景下,以扎实、有序、有效地推进项目运行,充分调动了管理人员、教研员、园长、骨干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成功地证明了科研共同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推广性,其扎实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同样具有较广的示范性和辐射性。这些都是幼儿园课程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是“新课程”持续高质量发展、生长的力量。
2.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了幼儿的自主“生长力”
据“新课程”各项目组研制的课程评价结果以及分析“新课程”的项目总体方案和实践成果案例,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的新理念指导下,项目组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坚持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支持系统下开展课程的实施工作,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表达表现和想象创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幼儿乐于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也更容易因为新的发现、新的进度而高兴,从而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3.深入项目研发,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实践至今,参与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不断转变,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科研意识也不断增强。比如,参与“新课程”项目的教师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案例撰写、课程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他们由以前的“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人人都在行动,都有提升。
4.探索资源体系的推广路径,形成新课程的“影响力”
未来,为进一步梳理总结和推广“新课程”项目的成果经验,该项目将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结集出版、建构培训资源体系等多种形式推广研究成果,从而有序推进构建广东省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首批“新课程”项目的实践案例成果将在“粤教翔云”平台的“广东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资源”端口免费上线,供广大幼儿园及教师在线学习、使用、交流。这一系列的宣传、推广方式将继续发挥“新课程”的余热,让更多人受益。
新资源——“新课程”在实践中研发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新课程”项目在结项时获得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幼儿园课程新资源。有基于自主游戏的活动研发,有基于五大领域整合渗透的课程方案的系统构建,有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还有在数字化背景下新技术又是如何应用到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等等。“新课程”的每一项资源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1.多元文化视野下,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新开发和新文化的融入
岭南文化兼收并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如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壮美的红色文化、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建筑、民间方言,等等。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课堂、入脑、入心,如何有效利用本土资源(社区资源、农村资源等),都是各个项目重点要实现的目标。例如,在“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项目中,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以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抓手,着力去构建贴近幼儿生活和体现区县资源优势的农村少数民族幼儿园资源体系。实践中,他们将农村乡土资源和区域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尤其是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田园教学等课程中的操作材料均来自大自然及师生的制作,凸显了生态教育与幼儿动手创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项目资源开发
除了上述提到的充分利用和挖掘传统文化、本土资源,一些项目也注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新文化的融入,如“立足本土,融通世界——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幼儿园音乐课程研究”。幼儿园在对不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均意识到并非直接将这些新资源纳入作为课程的新内容,而是要注重该资源的实践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又以民间艺术为例,静态陈列的民间艺术品并不能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很难让幼儿理解和共情,所以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再提供操作和创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做中学、在动手、动脑中进行艺术的感受、欣赏和创作。
2.数字化背景下新技术资源的应用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2012年,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推动幼儿园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及全面提升应用水平。在以“智慧幼儿园”“智慧保教”等为主题的“新课程”项目中,重点探索和实践了人工智能运用于智慧幼儿园的路径,信息技术如何结合教研、支撑教师日常工作等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手段;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信息技术课程化”在幼儿园的实现;探索如何让技术助力学前教育的变革,为幼儿园智慧校园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新课程”项目新技术应用 3.构建全信息、全过程、可选择的“新课程”体系资源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新课程”项目正是以此为目标,为全省幼儿园搭建一个共享的课程资源库。该资源体系通过总体规划、分项研究的方式,汇聚并总结了一批优质的项目总体方案和实践成果案例,其内容包含了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活动实施,相关专题(环境、信息、游戏)领域的策略研究、各类资源(本土资源、文化资源、社区资源等)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以及区域科学保教质量的提升,等等。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新课程”所有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快速获取海量的课程资源,并筛选适合实际教学的素材。因此,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培育的结果是全方位地构建了一个全信息、全过程、可选择的课程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新理念”是初心,“新生长”是发展,“新资源”是过程和沉淀。以上是广东省学前教育科学保教工程中的“新课程”的资源建设的成效,有些项目的成果已经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例如,市县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应用评价系统整体提升区域幼儿园课程质量”和幼儿园科学保教示范项目“返本理念下的‘学习中心’课程研究”等。由此可见,“新课程”已经初步形成培育成果,项目的深化培育工作也正在开启,我们还将继续努力,让“新课程”成果继续广泛地指导幼儿园实施科学保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