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前教育宣传月 > 2024年广东省学前教育宣传月 > 案例分享 > 我的幼儿园生活

收纳大闯关——广东省教育厅首届自主游戏优秀案例

时间:2024-05-29 17:23:17 资料来源: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幼儿园
【打印】
分享到:

  游戏背景

  (一)游戏缘起

  来到户外积木区,幼儿异常兴奋。长板、方块、圆饼、圆柱……各种各样的积木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想法,他们或者三三两两组合,或者独自揣摩,一个个作品相继呈现。玩的时候十分尽兴,可是到了游戏最后,一片凌乱的积木便成了幼儿苦恼的难题:怎么样收纳才好呢?

  (二)游戏准备(包含材料和环境创设)

  材料配备:主要为积木(正方块、长方块、三角形、长板、圆柱、空心积木等各类积木共计1068块积木,大收纳箱及36个收纳篮子。

  环境创设:150米*88米的室外积木区游戏空间。

图片

  游戏过程实录

  (一)初闯收纳关:疯狂混乱各自忙

  收区音乐响起,有幼儿马上反应过来要收积木了,俊俊兴奋地大叫着“收积木喽!”东东吃力地搬着两块长板,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达到收纳区;丁丁不知道该收什么积木好,他搬了一块长积木走到一半,又放下了去换三角形积木;荣荣想一次多搬一些积木,他把方块积木垒得很高,却突然“啪嗒”一声全倒了;宁宁四处转悠只为寻找圆形积木块,其它积木一律不管;成成双手在胸前抱着几块积木,可还是一边走一边掉……在疯狂与混乱中,幼儿们来回奔走忙活将近40分钟,总算把积木都收纳到篮筐里。此时,大家都已经精疲力尽了。俊俊满头大汗,瘫软地坐下说:“老师,好累啊。”

图片

  教师的思考:

  1.幼儿已具备收纳意识,但在大型区域材料收纳方面经验不足。户外区域积木数量多、体积大、重量重、搬运距离远等问题,超出幼儿原有的收纳经验与能力,因此在收纳过程中显得艰难而吃力。

  2.幼儿在收纳初期有着较高的兴趣与热情,后来发现收纳工程异常艰巨,并且耗时耗力,开始感到疲惫沮丧。问题时刻即成长时刻,我想:幼儿是“自身生活的专家”,幼儿能否自主解决游戏中的收纳问题呢?

  教师的支持:

  1、梳理问题与经验:

  运用马赛克方法“儿童会议”,倾听幼儿在收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

  2、提供自主空间与物质支持:

  提供自主空间与物质支持:教师支持幼儿尝试把篮筐移出来收积木,并在积木区投放了番茄钟,结合幼儿拟定的目标,计时30分钟。

图片

  (二)二闯收纳关:移动篮筐来帮忙

  在第二次收纳中,幼儿听到收区音乐马上就开始行动起来,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尝试新做法,争先恐后地去推篮子。一时之间,积木区里全是幼儿推着篮筐四处奔走的身影。俊俊手疾眼快,一边推篮子一边迅速把地板上大大小小的积木全都扔进篮筐里;凡凡索性坐在滚板上,把它当小车四处滑行,边滑边收积木;源源发现滚动的篮子当小车很好玩,于是坐进去,请好朋友推着他到处滑行,不再参与收积木;康康推着篮子快速穿梭滑行寻找积木,差点撞到丽丽。另一边,琪琪和欣欣突然争执起来:“你看这个标签,是放短的积木,不是放长的。”“不对,就是放长的!”。原来篮筐上的标签是一张方形积木的照片,确实有点模棱两可,看不出来是放长方块或者是短方块。忙碌一番,最后幼儿仍然用了40多分钟才收完所有的积木。俊俊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用篮子也没有变快呢?”

图片

  教师思考:

  1.实践证明:幼儿采取“移动的篮筐”解决收纳问题是有效的,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自主与支持,学习与创造便会发生。

  2.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如:个别幼儿将篮筐当小车嬉戏,不再参与收纳;幼儿推着篮子快速滑行,容易发生碰撞;篮筐上的标签不够清晰等。

图片

  教师的支持:

  1.支持幼儿自主梳理问题。运用马赛克方法“儿童会议”,与幼儿共同对二次收纳进行复盘整理,梳理有效经验,发现新问题。

  2.支持幼儿使用问题清单梳理经验。教师将幼儿发现的问题收集起来,用问题清单的形式与幼儿共同探讨问题与对策,对问题解决方案予以相应的支持。

图片

  (三)三闯收纳关:分工合作有序放

  第三次收纳中,幼儿制作了新的篮筐标签——用网兜绑一块积木做标签。有实物标签,收纳动作快了很多。但同时也发现:有些积木数量众多,却出现了篮筐不够装的现象。

  时间过了20分钟,积木区出现了同一组“争抢”积木的现象,原来,圆形积木标签的篮筐有4个,而实际的圆形积木数量并不多,远远填不满4个篮筐;还有圆形积木小组的幼儿已经轻松完成了任务;而长板小组依然在紧张地忙碌着。大约用时30分钟,积木才全部被收完。

图片

  教师思考:

  做好标签的篮筐比例与各类积木的数量比例不统一;还有人数平均≠工作量平均。这是前期教师在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工作的不完备问题,如今透过幼儿的游戏现象而逐渐显现。

  以上都不是直观的具象问题,我们如何引领幼儿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如何支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深度学习,解决当前的问题?

图片

  教师的支持

  1.支持观察员还原现场,分析圆形积木桌争抢积木的原因,梳理经验。

  2.通过马赛克方法中的“儿童拍照”技术,让担任记录员分享照片,发表他们的想法。

  3.教师支持幼儿通过积木计数,统计积木数量,再而根据积木的数量重新拟定篮筐数量、分类收纳组人数。

图片

  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开始了忙碌的计数活动。有按群计数,有平铺点数,有垒高逐层累加计数,也有将图形组合进行2个2个地数……经过一轮统计,幼儿最终调整了积木区的篮筐数量和各组收纳人数。

图片

  (四闯收纳关:分类组合好收藏

  第四次收纳,幼儿预定收纳时间为25分钟。最终,仅用了20分钟的时间将积木收纳整齐,并多出了3个空篮筐。大家都非常有成功感,一起欢呼着:“我们成功咯,耶!”

  教师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的游戏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游戏故事能最好地见证幼儿的学习过程。

  教师的支持

  支持幼儿写下游戏故事,分享收纳经验。经过四次闯关,幼儿认为他们探索的收纳经验非常好用,要分享给下一个玩积木区的班级。于是,我鼓励幼儿将四次的游戏故事汇集形成“收纳大挑战”游戏故事集,将自己的游戏故事在班级中、家庭中以及园内分享推广,让大家了解积木区的收纳经验。

  转变固有的观念

  转变观念,教师放权、放手,将收纳自主还给儿童,经历四次收纳大挑战,收纳成为了幼儿刺激好玩有挑战、有趣、有益的自主游戏。

  基于问题为导向

  收纳的各个挑战阶段中,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倾听儿童的声音

  收纳游戏中,教师以儿童会议、儿童拍照、儿童访谈、儿童游戏故事绘画等方式倾听幼儿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建构对收纳的认知图景,支持幼儿在区域中的学习与发展。

  生成的教育契机

  无论任何区域,收纳是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认为下阶段可能生成的教育契机是:让幼儿为下一个进入积木区游戏的班级推广收纳的技巧与方法,在推广中再度升华幼儿的收纳经验。进一步支持的策略:当幼儿再进入一个新的区域,我们将和幼儿一起思考“这个新的区域该怎么收纳好呢?”带着新鲜与兴奋感,与幼儿共同进入新的“收纳大挑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