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⑰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鼓励各地各校探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省教育厅先后组织开展三批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征集评选。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改革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专栏,介绍各地各校教育评价典型案例,供各地各校参考借鉴。
广东科技学院:
专任教师“教书育人”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
广东科技学院出台《广东科技学院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重构教师评价体系,对专任教师“教书育人”工作进行可量化绩效评价,收到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职业道德考核。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考核体系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并完善《广东科技学院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每年9月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有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二)坚持破“五唯”,调整教师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评价,重点突出教学业绩考核,不再将科研成果列入“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范畴。为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型,学校制定了《广东科技学院科研业绩认定及计分管理办法》《广东科技学院科研优长型教师管理办法》,将科研业绩单独纳入“科研优长型”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为倾心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提供成长空间。
(三)突出考核重点,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初心。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评价,除了考核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实践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常规教学工作,重点考核“课程建设成果”“课堂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成长成材”等方面内容。具体考核内容为可量化的教学研究成果、课堂教学“四率”(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参与率)提升和学生发展成效,更加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五育导师”,并将“五育导师”履职情况纳入考核,切实推进学校“五育并举”学生发展模式和“人职匹配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仅激发了教师教学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教师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并以“五育导师”身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有效推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四)明确考核流程,多层次多视角开展考核。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评价,明确教师个人自评、二级学院考核小组考评、结果公示、有关处室复核、学校考核领导小组审核确认的考核流程,各环节公平透明,考核结果教师认可度高。绩效考核评价还采取多个视角全面系统地对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绩效评价。教师本人(自评)、学生和考核小组人员包括所在学院质量保障工作小组成员(上级、同行、督导专家)等多层次人员参与考核,实现了考核流程、指标体系、考核主体和考核结果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评价的公平性和信度。
(五)根据考核对象,实行分阶段、分类考核。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评价,对新入职教师设置考核缓冲期。对没有高校工作经历的教师设置1年缓冲期;对有高校工作经历的教师设置1个学期缓冲期。对缓冲期内的教师,只进行考核,不参与所在二级学院排名,不影响绩效奖金发放,旨在保护新入职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认同感。绩效考核评价还根据教师职称差异,进行分类考核。不同职称的教师各自评判,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度,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六)完善反馈机制,实现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专任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是考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往往重视考核的过程和氛围,而忽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反馈,致使考核工作成果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在“教书育人”绩效考核过程中,第一时间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为教师个人客观准确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提供参考,促进工作绩效和能力的提升。同时,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绩效奖励、岗位聘任、竞聘升职、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工作成效
(一)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将教师“教书育人”绩效考核,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具有积极意义。2022-2023学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共获奖241项,较上一学年增加了91项。
(二)促进了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参与度的提升。“十四五”期间,学校立项省级教改项目15项,校级教改项目553项;2023年,立项校级教科创教学相长项目化团队60个,并获得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教育发展方向)500万元支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极大提高。
(三)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实绩的提升。作为新建的民办本科高校,已有10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128门课程被认定为校级高水平课程;学生学习效果稳步提升,近3年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2200余项;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课程
自主式健康管理增值评价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着力塑造学生健康行为,落实体育课助力职业技能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一、主要做法
(一)设计管理闭环,构建“345自主健管学习模式”。构建“信息采集→健康评估→课内教育→课外管理”的闭环,设计了适合体育课的“345自主式健康管理学习模式”。“3”代表3种数据:体质健康数据(学校检测)、健康体适能数据(课前检测)、8-10周身材管理训练营的健身、睡眠、饮食等数据(日常收集);“4”代表4类方案:健身处方、营养处方、作息方案、解压方案;“5”代表5项指标:体脂率、BMI、腰围、身体功能指标、病理指标。
(二)聚焦关键指标,落实分组教学与个性化考核。先进行健康体适能检测,接着依据体脂率、BMI、伤病史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组(6-7人/组),如增重、塑身、减脂、康体组,再引导各组设定专属管理目标及考核标准,最后制定专属执行方案。
图1 健康体适能检测表、分组依据与社群管理
(三)挖掘KOL价值,构建互助式学习型三级社群。一是引入“社群”与“KOL”概念,重点培养各组“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二是以“教师-KOL-学员”为结构搭建“三级社群互助体系”,各班建1个“教师-KOL群”和6个“KOL-学员群”;三是“教师-KOL群”内,教师对KOL进行数据追踪与咨询答疑,KOL反馈组员打卡与真实需求,“KOL-学员群”内,KOL负责鼓励组员打卡并沟通需求。
(四)从隐到显,构建“爱己→助人→惠家→爱国”路径。一是爱己。通过自主管理逐步强化“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并塑造健康行为。二是助人。通过生生互助与服务教师,提高自律性与责任感。三是惠家。通过线上健康指导、陪家人锻炼等反哺行动关爱家人,落实学以致用。四是爱国,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校园防疫、健康科普、无偿献血等回报社会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特色成效
(一)实现身体素养的增值评价。健康管理闭环落实了体育教学的过程评价,“345自主健管学习模式”支撑了诊断评价和结果评价。同时,鉴于身体素养具体表现为锻炼动机养成、健康知识科普、生活习惯塑造等素质,故该模式中的3种数据、4类处方和5项指标有助于实现精准的增值评价。
(二)实现体质改善的增值评价。课程按专属目标对各组、各人考核,包括测评体脂与BMI(形态指标)、体能与力量(素质指标)、作息与饮食(生活指标)、周/月目标达成度(执行指标)。该措施确保各组不同程度地达成了体脂与BMI增减(增重/增肌/减脂/超减组)和微调(塑身组)、伤病指标康复(康体组)等专属目标。
(三)实现习惯养成的增值评价。通过三级社群助力学生从制定微目标,培养微习惯开始,逐步培养健康习惯。同时,聚焦习惯养成的社群学习方式,遵循“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理念,通过定期健管数据收集与群内交流等方式,落实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四)实现行为塑造的增值评价。以“爱己→助人→惠家→爱国”的成长路径为育人暗线,以“自我管理→服务师生→惠家爱国”的具体任务为育人明线,依据内隐的心理活动设计外显的行动任务,通过外显行为数据考核内隐活动成效,从而实现“思政育人成效转化为行为塑造成果”的增值评价。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基于大数据(HDR平台)
中职学生成长评价系统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构建了系统“1+1+1”中职学生“五育并举”成长评价系统,通过采集、挖掘和分析学生成长状态,运用定性、定量评价工具,实现对教学的跟踪监测和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生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践行“五育并举”的5个板块、14个项目
1.“崇德”板块:守正明德,引导学生成为责任担当者。本板块两个项目主要引导学生深学细照,培根铸魂,立德修身,守正笃行。一是通过德育量化管理项目,记录学生早读、早操、出勤、课堂纪律、仪容仪表、宿舍卫生、纪律等行为规范。由教师和学生干部共同打分录入,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德育操作评定项目中学生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和班级自定义的奖惩数据等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2.“志学”板块:锤炼技能,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问题解决者。本板块四个项目主要激发学生求学内驱力,引导学生将高中专业、大学专业、未来职业和一生想成就的事业这四“业”贯通,使学生学习内驱力更充足,学习方向也更明晰。一是成绩管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并对其他相关情况进行常规记录,还可根据设定的比例对学生的成绩按班级、学科进行分析汇总,方便学生对比不同阶段的学习成绩。二是搭建“我的课程我做主”慕课自主学习项目,教师借助东莞慕课平台,上传慕课资源,要求学生按需学习,并自动统计学生学习数据。三是自定义学习成果的“成长档案袋”项目,负责记录学生本人的学习作品、相关证书、工作经历等,引导学生“三省吾身”,审视学习收获,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四是学生考证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参与的各类考证成绩和类型等数据,自动统计每个学生证书数量,并快速统计出学生的高考资格,及时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证书。
3.“健体”板块:强筋骨,强意志,引导学生成为终身运动者。本板块三个项目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和积极心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全面发展。一是体育项目通过收集学生身体健康及体质数据,在国家健康体质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在校体育成绩,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设计合适的方案引导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二是学生生活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是否正常就餐、吃零食情况、去校医室拿药等行为数据,以引导学生正常就餐,多运动,减少就医次数。三是心理健康项目,主要是与清华大学合作推进积极心理进校园,同时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依托积极心理课程和特色活动,不仅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也引导学生养成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做好预防工作。
4.“审美”板块:观察体悟生活,引导学生成长为优雅生活者。本板块三个项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发现(认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基础审美素养和自身专业审美素质。一是“我的图书我做主”人文审美项目,负责引导学生按班级分享读书笔记,教师也推荐阅读书目、写书评,同学可以点赞、评论相关笔记,系统能自动统计学生的读书笔记次数及点赞、评论次数,该系统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二是基础审美(社团、课程)项目和专业审美(技能第二课堂)项目,收集和统计学生参与类型、次数、成绩、奖项等数据,全面了解学生课外美育学习熏陶情况。
5.“尚勤”板块:崇尚劳动,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能工巧匠。本板块两个项目主要引导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新时代能工巧匠”。一是志愿者数据收集项目,负责收集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类型和表现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并高质量完成志愿活动中的任务。二是勤工俭学数据项目,收集和统计学生参与类型、次数等数据,全面了解学生课外劳动情况。
(二)以“五育并举”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1+1+1”
以“五育并举”为导向,打造了学校特色的读书心得分享、自我评价学习成果、自觉学习慕课课程等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相关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不断探索中职学生的培养标准。
1.形成一个中职特色学生成长平台。为了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五育并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引进了学生成长(HDR)平台。该平台是一款基于国产高性能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应用工具,是在学校教育数据建模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或二次输出,实现了精准数据筛选、灵活碰撞分析。HDR平台可利用学生日常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对教与学过程的跟踪监测,无感式、伴随性的数据采集和多维度、综合性、智能化评价。该平台通过综合分析学生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等信息,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立体和多元,有利于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构建一个学生综合线上生态系统,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创建了由学生自主阅读图书、自主慕课课程、自我评价学习成果的综合线上生态项目。在该生态项目中,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展示作品,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了解同伴阅读动态;教师以身示范,分享阅读心得、好书、创意想法,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适时引导;家长可以了解教育常识、学校文化,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学校可以进行核心理念宣传、文化渗透。
3.输出1份学生综评报告单,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健康成长。学校在实践中建立了5个板块和14个项目,以“五育并举”为评价准绳,以过程积累的大数据为评价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影响力”活动为评价内容,采用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学生综评报告单,帮助学生明晰自身的优势特长和发展短板,引导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成长的方式。
(三)创新评价方法和技术,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经过近4年的实践,本系统将客观记录、全面评价,德技并修、体现特色,五育并举、多样成才,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作为实施原则,通过理念、方法、机制3大创新,重点解决了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技术挑战、拓宽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的呈现等三个问题。
1.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的技术挑战,深入评价了学生的成长。经过不断地实践和优化,已经构建了一个全面、多维度的中职学生成长大数据评价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学生成长数据和相关职业的能力要求,能够对学生在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学业竞赛、实训水平、顶岗实习、个性技能、校园生活等现状进行分析赋分,深入评价了学生成长。
2.拓宽了个性化学习路径的问题。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了自适应学习系统,建立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路径,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自觉参加“我的课程我做主”慕课自主学习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
3.解决了学生综合评价结果的呈现问题。提供了一份包含大量过程积累的大数据的学生综合评价发展报告单。报告单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采用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方式,注重多元化评价主体,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教育参与者(学校决策者、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这种创新方法,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全方位追踪,挖掘出隐性数据和数据关联性,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预判能力,改善了教育决策,有利于及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受到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已受邀将成果向省内外汇报推广。
二、工作成效
成长评价系统坚持立德树人,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了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增强了对中职学生评价的适宜性。系统实施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技能大赛获市级以上奖项300多项,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案例入选广东省职业教育“十三五”产教融合产业学院优秀案例;参与2022年教育部综改司教育管理与改革专项课题《德体美劳教育过程性评价框架研究》。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东莞市首批教育评价改革实验校、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积极教育实践学校”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