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教育资讯 > 战线联播 > 高校动态

广州新华学院世外“陶”源社会实践队:寻迹中山菊城非遗文化,助力陶塑瓦脊创新发展

时间:2023-08-23 15:00:05 资料来源:广州新华学院、中国教育在线
【打印】
分享到: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强化青年责任担当,2023年暑假,广州新华学院60支队伍投入到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贴合乡村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贡献“新华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古老而又生动的历史见证。为了弘扬优秀非遗文化,助力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7月9日至7月15日,广州新华学院世外“陶”源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中山市小榄镇开展“探究中山小榄非遗陶塑瓦脊的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策略,以期弘扬岭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技艺。

  听传承故事,晓陶塑古今

  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源于唐代,盛于清代,至今已有过千年的历史。它以泥土为原料,经过炼泥、陈腐、塑形、修坯、素烧、制釉、施釉、龙窑烧制等多道工序,制成各种造型生动、色彩艳丽的陶塑瓦脊,主要用于装饰寺庙、祠堂等建筑的屋顶。

  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是中山市小榄镇的地方特色技艺,也是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也展示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风格和审美情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这项非遗技艺,团队成员先后拜访了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传承人何湛泉和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大智。交流中,团队成员对该项技艺形成了更全面的认识,领略了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高超与陶塑瓦脊的独特魅力。

  “屋脊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它是一粒泥的变化,是人的技术、艺术的结晶,是用泥塑成的一幅中国手卷画,展开后包含丰富的故事内容、情节、背景……传播非遗不仅仅是传播手艺,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祖先的精神品质。”何湛泉说。他希望青年一代能多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用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传承人何湛泉向队员讲解作品含义


  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何湛泉之子何大智也加入到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传承行列中。作为菊城陶屋的接班人,他在继承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作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见解,对陶塑瓦脊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何大智在保持传统配方和传统技艺不变的情况下,运用与年轻一代更容易产生连接的符号、载体制作出一系列玩偶形象、球鞋形象等具有现代元素的创新性陶艺品。他将陶塑瓦脊形象地比喻为“岭南的乐高”,在他看来,陶塑瓦脊是由多个板块拼接而成的大型装置艺术。

  何大智认为,传统非遗也可以很“潮”,如今,他在不断尝试,为古建筑陶塑瓦脊技艺的发展寻找创新性的方向,尝试着与时尚、餐饮、教育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一些既不失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气息的陶塑瓦脊作品,让人们看到陶塑瓦脊的变化与活力。

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大智向队员介绍陶塑作品


  体陶塑制作,悟匠心不易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陶塑瓦脊工艺的魅力,实践队员亲自参与到手工制作陶塑中。何湛泉和女儿何晓桦亲临现场指导,并与队员分享制作陶塑的经验与陶塑故事。在陶塑过程中,队员们需要不断地调整形状和位置,才能让手中的泥土捏塑成型。陶塑过程中,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创意固然重要,但想制作出优秀的陶艺品,只有保持不断学习探索、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能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陶塑作品。

  

实践队员体验陶塑制作


  访红色故地,感历史温度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内陈列着以“少年孙中山故事”为主题的陶塑瓦脊,为探究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创新性结合,团队队员们前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

  该陶塑瓦脊创新地将传统技艺与少年孙中山故事相结合,既反映孙中山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又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的精湛技艺和历史文化价值。何湛泉表述,非遗融入景区,有助于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形成发展新优势。通过这种创新融合,既能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又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吸引着更多人关注和保护广东乃至全国的非遗技艺和文化遗产。

  做宣传推广,献青年力量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以古建筑陶塑瓦脊为创作灵感,设计了一款IP形象,并将其运用于宣传推文的制作中,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更多人科普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此外,队员在中山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向当地居民、游客派发了以陶塑瓦脊为元素原创制作的一批明信片,旨在加强大众对于该项非遗的认识和关注,助力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它凝聚了岭南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祈祷,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当前,团队通过制作多篇相关原创推文与多组视频,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多种方式,以青年视角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贡献青年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