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囊团”奔赴田间地头 韩山师范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在行动
在田野里考察当地农业资源,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暑假期间,来自韩山师范学院(下称“韩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大学生们奔赴潮州田间地头,发挥高校的智囊团作用,通过与县镇村开展校地合作,将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带进基层,助力潮州“百千万工程”落地。
“校地共商”促产业融合发展
近段时间来,韩山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潮州桥东街道特色旅游带实践队”,依托前期调研完成的《湘桥区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在潮州市桥东街道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为该街道规划设计“农”“旅”双全乡村旅游新线路,以“校地共商”的方式,为潮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连日来,实践队聚焦桥东街道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考察了六亩村、黄金塘村、卧石村、社光村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文公祠和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等,并对杨桃、龙眼、生态有机蔬菜等当地农业资源进行了调研。
实践队发现,该街道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辖区内的农产品特色鲜明,农旅结合发展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但目前仍存在农产品产业经济效益低、销售渠道较单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
对此,实践队建议,当地政府可以用文化和创意改造农业,提高产业价值,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由传统点式开发趋向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线路开发,串联盘活乡村全域旅游资源。此外,实践队还建议,要系统推进旅游与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该项目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成功墙”上墙项目,项目在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办事处、韩山师范学院团委的联合组织下,由韩师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高质量发展潮州桥东街道特色旅游带实践队”执行。
聚焦茶产业发展,韩师经济与管理学院“茶香富民”项目的实践队也在暑假期间来到潮州市凤凰镇,参观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采访当地茶农,以此调查研究茶农绿色生产、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深入分析凤凰茶地标保护的经济及综合效益。
他们发现,茶农生产地标保护茶叶比普通茶叶的销售价格高78%,收入提升高达41%。基于此,实践队建议,当地应树立“大产业、大整合、大品牌”的目标,走“整合传播,抱团发展”的路子,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和体系,制定区域公共品牌的长远规划,通过严格地标保护,严把绿色生产,建立从品种、栽培、加工、质量、名称、标识、包装等较为完整的凤凰单丛茶标准体系,推进建设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实现标准、质量和品牌的有效统一。
文创赋能非遗传承
韩师美术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实践队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队伍。近日,该队伍走进潮州市潮安区大吴村,开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的非遗文创调研开发实践。
在大吴村,实践队拜访了大吴泥塑非遗传承人、潮州市工艺美术师吴克煌,深入了解大吴泥塑历史渊源以及深厚内涵。在调研中,实践队发现,当前潮州市大吴泥塑发展主要受可批量生产的现代化玩具冲击、泥塑生产耗时长、技艺要求高,消费群体需求变化等问题,同时,大吴村大部分劳动力纷纷离开当地外出打工,使大吴泥塑的传承出现了断层。
为解决这些难题,实践队前往汕头市小公园,参与非遗体验活动,探寻非遗发展新思路,考察各式传统潮汕文化遗产,参观学习当前潮汕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创意设计形式。通过研究分析,实践队认为,要以创意设计改良传统大吴泥塑产品的单一表现形式,以创意设计赋能大吴泥塑产业,通过深化“大吴泥塑IP”设计、衍生品生产、文创系列产品的研发销售,以文创产品的设计销售为大吴泥塑产业带来新的营收,提升传统非遗产业的商业价值。
不仅如此,实践队还通过精心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泥塑文创衍生产品,引入当前火爆的“盲盒”概念制作国潮泥塑盲盒,以此实现大吴泥塑制作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上的创新。
“我非常喜欢实践团队设计的系列文创。”大吴泥塑博物馆馆长潘幼芬说,设计研发文创产品,不仅为泥塑艺人在创作上提供更新颖的想法,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关注到大吴泥塑这项国家级非遗,对大吴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韩师潮州市潮绣高质量发展调研实践团也以创新实践助力潮绣产业发展。在实地走访了有关企业后,他们了解到,由于大部分与潮绣相关的企业主要以生产婚纱晚礼服为主,导致大众难以亲近潮绣文化,市场较为局限。因此,必须通过实现潮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潮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对此,实践团通过将潮绣传统元素与潮州独特地域元素如韩江、凤凰单丛等相结合,设计出“韩水”系列珠绣礼服、“茶韵幽香”系列珠绣礼服等,使“潮绣+”更具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此外,还以IP形象结合潮绣元素的运用,设计了一系列潮绣文创产品,如帆布袋、鼠标垫、杯垫、盲盒等,让潮绣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