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教育资讯 > 战线联播 > 各地动态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 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广州市南沙区系列报道(二)

时间:2023-06-12 14:56:00 资料来源:南沙教研
【打印】
分享到:

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南沙区系列报道第二期

让我们一起走进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

南沙区大岗镇潭洲中心幼儿园

来看看老师们是如何倾听儿童,了解他们的世界


图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

图片

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


图片
南沙区大岗镇潭洲中心幼儿园

  01.你心中的“想法”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孩子的想法和体验”。

  02.我心中的“倾听”

  杨雨婵(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教学主任):倾听儿童,本质是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倾听儿童,就是用耳朵倾听孩子的童言童语,为孩子的奇思妙想欢呼鼓掌;用眼睛聚焦孩子的一举一动,追随孩子的成长脚步;用心和孩子一起探索、发现和成长。永远相信儿童的力量,永远把热情留给孩子。

  梁颖娴(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教学助理):“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是一名一线教师的职业使命。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走进幼儿,蹲下来,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倾听儿童是学前教师教师专业的体现,更是一种关注儿童的态度和方法。我想,倾听儿童一定不是教师简单地给孩子自己的建议、判断或给出评价,也不是简单地把自认为正确的认知灌输给孩子,不是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和命令孩子照搬照做。而是通过观察倾听,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断,看到孩子的想法、看到孩子的思维方式、看到孩子的需要。所以,用耳朵去倾听是不够的,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去懂得,才有价值和意义。

  舒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教师):倾听是一种能力,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老师与幼儿建立心灵互动的能力。看见幼儿,听见幼儿,不是我看见了,我不记得了,我听见了,我忘记了,而是看见观察幼儿的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表达,倾听幼儿每一次发自内心的声音,并在每次倾听后需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我理解的“倾听”是眼到、耳到、心到的倾听,这样的“倾听”在我看来才是陪伴幼儿成长的重要方式。

  崔舒玉(潭洲中心幼儿园教师):有人说,好的教育是从“倾听”开始的。孩子们总是有很多话说,运动时、游戏时、画画时、散步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总想把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或是天马行空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人,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想法获得父母、老师和小伙伴们的认可。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应尊重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声音,用轻轻蹲下的身体、温暖鼓励的眼神,适时适宜的回应,陪伴孩子们阳光自信地成长。

  03.我们之间的故事

《有趣的滚筒》

  这几天几位孩子对滚筒都很感兴趣,一直在探索滚筒,与滚筒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互动。

  乐儿:“老师,你快看!我们坐上去了!”

  何老师:“哇!你们太了不起了!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吗?”

  宝儿:“我们就是把大家的滚筒都凑在一起,然后一个小朋友爬上去的时候下面要有小朋友扶着才行。”

  何老师:“为什么要把滚筒都凑在一起呢?”

  宝儿:“因为滚筒老是滚来滚去,我们昨天玩的时候是分开来玩的,我们一直都不行。”

  何老师:“所以你们今天决定一起合作了呢!看来你们的方法真有用!”

  宝儿:“是呀!大家还要一起帮忙才行,滚筒太重了又会滚来滚去的。”

  何老师:“我可真为你们的成功感到高兴,我发现你们坐上去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耶,这是为什么呢?”

  乐儿:“我的手要向里面,这是我设计的好看的动作!”

  艺艺:“我是用屁股顶住的,哈哈哈,我还是有点不敢上去。”

  宝儿:“我坐上去我不害怕!用脚夹稳就好了”

  嫚嫚:“我坐上去后要把脚张开,这样滚筒就不会跑了。”

  何姗姗(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教师 ):近期的游戏时间,这些孩子不断尝试坐上滚筒,在这之前,小班小小的他们在探索怎么爬上和坐上滚筒的过程中大多数处于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的状态,在今天之前始终没有成功,但同时这也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游戏经验,也进一步了解了滚筒的特性,如滚筒是重的,滚筒会滚来滚去的等特性。而今天他们的游戏出现了质的转变,在倾听她们对于游戏的想法与思考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他们改变了方式方法,尝试与同伴分工与合作,同时在游戏当中依旧保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作为老师,能够倾听到幼儿的“哇”时刻我感到十分激动。


《假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在自主游戏时间,在阅读区的怡琳拿起画纸、画笔描绘着她心中的故事。“我的故事叫做《假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假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时黑板上显示的题目是不是会难一些?假如我在一年级考了0分,小学老师会不会惩罚我呢?假如我伤心的回家,是不是还要挨爸爸妈妈的骂呢?可是,妈妈跟我说,要把小学生的生活想象得有趣一些。嗯,也许等我真的上了一年级,我会考100分。回家的路上,我会非常开心,回到家以后,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也会非常开心。”

  张婉芳(南沙区湾区实验幼儿园教师):对于上小学这件事,大班孩子总有许多担心,担心考试不及格、担心新环境里交不到好朋友。在怡琳的故事里,她的担心具有“连锁反应”,和自己、和老师、和家长都有关系。她用故事跟我们成人展开了一次内心的对话,提醒着我们幼小衔接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助力。害怕和勇敢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她的故事里,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也非常有趣。


《洗玩具》

  乐乐:“要不我们挖个大坑,放水进去洗洗工具。”

  颖颖:“哎呀,水倒进去都跑掉了。”

  俊贤:“在大坑里放塑料袋肯定可以,买金鱼时就是用塑料袋装水回家,水不会流掉。”

  颖颖:“哗!用塑料袋装水,水真的没有跑走!”

  乐乐:“但是铲子放不进去,塑料袋太小了。”

  俊贤:“那我们去找雨伞来试一试,应该也不会漏水。”

  黎学超(潭洲中心幼儿园教师):在玩沙游戏中,孩子发现玩沙的铲子和小车上粘满了沙,于是开始商量要清洗玩沙工具。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很惊喜,他们不仅发现了沙、水的特性以及沙和水之间的关系,还知道用塑料袋、雨伞等能防水的物品来蓄水,在游戏中不断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探索,获得新的经验。


《摘木瓜,有办法》

  谦谦:“老师,我想摘上面的木瓜。”

  马老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把木瓜摘下来?”

  谦谦和涵涵试着推了一下木瓜树,木瓜树纹丝不动。谦谦又跑到材料柜拿来一架塑料飞机,说道:“我要(用飞机)把木瓜(撞)飞下来。”谦谦尝试了几次,但是飞机基本上到树干的一半就掉下来。

  涵涵说:“我来试试。”涵涵拿着飞机也试飞了几次,可是每次都够不着木瓜,两人有点泄气了。

  马老师:“周边还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使用的啊?”

  涵涵拿起地上掉落的木瓜树枝,举高说:“这个长一点,应该能够得着。”自己比划着,接着说:“不够啦,上面有个大蜘蛛。”谦谦和涵涵摘木瓜的行为吸引了辰辰的围观,看着他们够不着木瓜,辰辰从材料柜里找来了大约1米长的渔捞。

  辰辰举着渔捞试试,发现够不着,又尝试跳起来试试,连续跳了3次还是不可以,辰辰过来马老师身边说:“这个需要大人的帮忙,老师你来吧。”

  马老师举起孩子们递过来的渔捞,试了试,还是够不着木瓜,问道:还有没有其他工具可以帮忙的?

  涵涵又跑去材料柜寻找了,不一会儿拿回来一个月1.2米长的渔捞。涵涵举起渔捞试试看,然后跳起来尝试,发现还是够不着。接着捡起地上刚放下的渔捞,左右手分别拿一个渔捞,尝试把渔捞连接起来,谦谦过来说:“给我一个”。

  涵涵说:“你给我,我想到办法了,就这样拼在一起。”

  谦谦说:“老师,我们需要透明胶。”

  马敏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幼儿园教师):孩子们来生态园玩,对于园中的果子很感兴趣,想摘下来。但是木瓜树高高的,小朋友仅依靠自身的身高摘不到,所以孩子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尝试推摇木瓜树、借助塑料飞机、借助木瓜树枝和渔捞,发现工具都不能成功碰到木瓜。他们找来更加长的渔捞,发现还是不够长时,想到了把两个渔捞连接起来的办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紧随孩子,从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中观察倾听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去倾听一个个小小的声音,

教师用心理解,用爱回应,

感受幼儿精彩的点点滴滴,

这就是倾听的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