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73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A类)
粤教案函〔2019〕268号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
二次会议第1737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谢莹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教育厅一直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做到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顶层设计
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意见》等文件精神,近年来,有关行政部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促进我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2015年,省教育厅印发《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粤教体〔2015〕3号),全面部署我省艺术教育,要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积极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
学校建设,把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融入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2017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粤委办〔2017〕61号),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省委宣传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项目的通知》(粤宣通〔2017〕34号),部署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职业教育传承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教育行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建设等工作。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提出:突出岭南文化特色,以相关项目的建设为支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推进舞蹈、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2019年,教育部出台《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教材函〔2019〕4号),明确要求:多措并举,推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实施,实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通过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我省不断做好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和要求,突出重要地位,提供制度、物质和资金保障。
二、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工作方案》(粤委办〔2017〕61号)明确指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从研究教育、学习培训、传承创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倾斜扶持,制定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计划。教育部制定《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教材函〔2019〕4号)要求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文化素养,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为各地培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种子”教师。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系列政策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建设,引导各级各类学校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高层次人才项目;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强师工程”教师培训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组织揭阳、清远、湛江、东莞等11个地市老师参加中华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研修班和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培育了一批骨干教师。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我省有关必修课程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要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要求,有力保障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我厅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寓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于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鼓励、指导各地各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东莞市立足本土特色,在校园教学活动中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岭南文化、莞邑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推进书法、剪纸、国画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走进校园,并组织编写和开发传统文化艺术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已编制超过50个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类型的校本教材。潮州市将潮汕方言歌谣融入音乐课、语文课,并编制了若干读本、教材,传播地方性知识和音乐资源,将教学成果通过校园舞台表演形式多方位展示。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积极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开展“猜灯谜,迎中秋”“话端午,品粽香”等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四、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督导检查
省教育厅以落实教育部和省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要求为契机,将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工作与中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等工作相结合,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的落实。一是落实政府责任。把美育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要求市、县(区)制定落实《备忘录》实施方案,与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验收。建立健全学校艺术课程落实情况监督制度,强化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机制。扎实推进艺术素质测评试验工作,正在研制《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导意见》,把艺术素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把测评结果作为中考、高考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
五、多渠道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途径
一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资源。结合或依托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开放便捷的数字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网上“学习圈”,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二是多渠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场所建设。将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与学校建设同等对待、同时部署、同步实施。建设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开展艺术特色学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创建工作。2018年,我省广州市南海中学等20所中小学入选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广州市朝天小学等44所中小学入选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此外,创建了2批广东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共261所。
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是开展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2018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广东省中小学生传统手工艺作品展示活动、广东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展演等全省性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在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推动戏曲、书法、高雅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全省大中小学,省内专业艺术院团进校园达60余场次。二是支持职业教育传承民族工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特色产品、工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开展全省职业院校“美育节”系列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美育节的重要内容予以体现。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适当吸收采纳你们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配合、完善督导评价,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长效体制机制。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多渠道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小学)、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积极推进全省中小学“一校一品”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工作。通过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音乐节、南粤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规范汉字书写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与渠道,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大中小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
广东省教育厅
2019年6月6日
(联系人及电话:郑志江,37627818)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