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秋日暖阳的十年之约 寻一条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寒雪清香,凤舞梅花
那天,当我从张博教授手中轻轻接过那一剪凤梅花,把它种在了园里安静的一角,心情复杂,喜忧参半,不知这生在北国寒冬的傲梅,种在华附稚园,是否香如故?此梅,蕴含书香,俏不争春,独爱童颜,喜获童心,扎根童年,钻研童趣,解读童话,满心欢喜融入了儿童的世界乐此不彼十余载。梅之洁,童之真;梅之傲,师之道;梅之清,师之德;梅之香,童之幸。
幼儿园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悠然自得清香发,散作童真万里春。
童把春来报,她在丛中笑。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 吴冬梅
赴一场秋日暖阳的十年之约
寻一条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2006年的11月,广州的秋日如约而至,华南师范大学静谧的中心湖映出水杉的倒影,岸边水彬落叶散发出凛冽的清香,草地上一树树粉红的异木棉、黄色的风铃沐浴在暖暖阳光中。一起幸福地拥抱这个秋日的,还有一群华师附幼的可爱的小朋友,他们背着小背包,拿着采集袋,在生科院哥哥姐姐和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秋日植物导赏,写生,收集大自然的礼物……
这是华师附幼自70年代起就开始践行的“在自然中学习,在社区中学习”的典型画面,直至今日,14年前的相遇带给韩凤梅的感动仍让她记忆犹新,当时她就在心里呐喊:“这种学习太酷了,等着我,我要加入你们!”
一、不忘初心,如期赴约
2009年夏天,幸运的她如愿入职华师附幼。在吴冬梅园长的带领下,她结合自身特质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精准地确立了“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目标。12年来,她专注于教育教学,兼任科研工作,致力于社区活动模式的研究。
她跟随孩子们一起探索社区标本馆、实验室、养蚕房、育苗基地、演播厅、岩石馆、天文馆、气象站;去体验银行、邮局、消防局、理发店;去同学家做客、去社区调查;在社区中学习安全与自我保护;在花园和树林中体验时节之美,自然之趣……多元的教育主体、丰富的教育内容、灵动的教育场景,让幼儿在直接感知、操作体验中拓展认知、提升交往、关爱生命。正如她所说:幼儿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书本,不应止步于幼儿园,要让幼儿直接向开放、真实的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同时教育者也不应囿于幼儿教师,应当以发展、互助、共赢为目的,让家庭、社区人士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使家庭、社区内的各个成员都能发挥教育职能。
二、稚园深耕,傲梅绽放
在吴园长的大力支持下,在协同共育探索顺利推进:她先后组建了幼儿园科研团队、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团队;提出了“关注社区内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隐性资源”的社区教育资源概念;并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建立了社区教育资源库,总结了社区资源利用的7种策略,提出进行社区教育评估的建议。
梅花香自苦寒来。她主持了2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一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源全文转发;参与的项目立项为广东省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带领研究的《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同时获得了丰硕个人荣誉:获评2018年广东省特级教师;担任广州市第五届教育评估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斩获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组)冠军、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2020年度广东省最美幼师等荣誉称号。
三、不悔选择,自信成长
作为研究生班上少数仍坚守在幼儿园的同学,12年来,她也曾无次面对质疑与误解。她也曾无数次自我拷问,研究生是否适合在幼儿园工作,是否有能力担任幼儿园教师,如何在幼儿园找准定位发挥最大的价值?特别是当她从教学岗转到管理岗时,她挣扎了很久,因为她一直以来都认为,真正的教师应当和孩子们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观察儿童、追随儿童。虽心存疑惑,但她还是服从幼儿园工作安排,在这5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全身心投入到教研与科研工作中,了解教师与幼儿的需求,开展园本课程审议、建设教育资源库……在师资培训中,她能敏感地发现教师的问题与需求,身体力行地和老师们一起投入到浸入式培训中来:开发自然资源她带领老师在草地上体验微景观创作,说课培训她总会做个示范,环境创设她带领实验班先干,各种比赛她先上,疫情期间她托着骨折的胳膊和老师们一起投入到自主游戏区域创设与体验的教研中来,并积累了大量优质园本培训案例。现在,她终于树立了专业自信,找到了管理工作的价值,一点一滴地影响教师,滋润孩子和家庭。
赴一场秋日暖阳的十年之约,寻一条研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韩凤梅为我们展现了一名80后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找准专业定位、不忘理想初心、敢于创新探索,用热爱与坚韧书写了新时代最美幼师的新篇章。